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理解什么是精神障碍,调查人员发现,卢比茨在获得飞行员执照前曾罹患抑郁症,并因具有自杀倾向而接受过治疗。如果确系自杀导致空难,那我们能否阻止此类悲剧再次发生?
心理解读:如果比较终调查确认此次坠机的凶手是副驾驶卢比茨,那这次空难就是一起典型的“飞机辅助性飞行员自杀”事件。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(FAA)的调查报告显示,1993年~2012年,美国共发生24起此类事件,飞行员平均年龄为40.5岁。其中,13人有家庭或情感问题,7人因犯罪被调查而担心坐牢,6人患有抑郁症,12人有自杀意图,3人曾试图自杀,10人留下遗书,11人体内发现酒精或抗抑郁/抗焦虑药物。反观卢比茨,他曾患抑郁症,有自杀倾向,医生曾建议他在近期休假,休假日期包括空难当日,但他撕毁了这些病假条,向公司和同事隐瞒病情继续飞行。
研究显示,大多数自杀行为发生在抑郁症患者的发作期。抑郁症通常会反复发作,重度患者更会深陷绝望中。由于不得不接受漫长的心理和药物治疗,一部分人渴望借由自杀来结束痛苦。除了抑郁症,遭遇逆境(如失业、破产、离婚、迁居等),而又没有及时得到帮助,以及人格障碍、情绪调节能力差、思维僵化、不合理信念太多、价值观偏激等因素,都可能促使人们产生自杀意图和行为。雪上加霜的是,少数人觉得虽然自己解脱了,但比较亲爱的人还在人世间受罪,于是会产生一个可怕的想法:先杀死对方,然后再去自杀,即“扩大性自杀”。更有甚者会报复他人乃至社会。
英国牛津大学的学者尝试把“心理意象”作为预测性指标,来识别人们的自杀意图。“心理意象”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将来要做的事情形象化,这种意象对行为具有引导性,能增强“将来的行为”发生的可能性。例如,在脑海中想象喝可乐的场景,那么你待会儿可能真会去买一罐可乐来喝。科学家招募了一批已经结束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进行访谈,结果发现,大部分人在病重时,脑海中都曾反复出现过自残、自杀或身亡的场景,这种画面既痛苦又舒服。